找到相关内容298篇,用时1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信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

    得了他,只要他一心称念“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”名号,观世音菩萨自然会循声进入一切的火坑救他出去。  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,依佛陀的分析有八大苦,就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等八...中去为我们解除痛苦!   心灵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情感。当一个人的情感受到了挫折或伤害,多是很痛苦难安的。例如热恋中的男女,若一方移情恋,另一方就失恋了,失恋中的人,情感受了创伤,就觉得心中无限的痛苦...

    圣印法师开示

    |观音|观世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2153312451.html
  • 一位大学硕士对爱情本质的觉悟

    全身,直叫你没法不懂得两种苦:求不得与。   “也曾伤心流泪,也曾黯然心碎,这是的代价。”慢慢学着自己长大吧,我忽然明白一个道理,男女间的感情是永远无法真正充当人生的基石的。也就是在恋爱前和...的石板上,总会剩下一个双手托腮的孩子。他总傻傻地望着天空,一直到满天的星星眨呀眨地挂满眼帘。那个孩子就是我。直到当班主任的妈妈下了晚自习来“捉拿”我时,我才会不情愿地跟她往回走。那时妈妈总问我,“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编著

    |入佛|无常|情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0919213459.html
  • 第三只眼看生命的痛苦

      (三)、八苦。《大涅槃经》中说,人生有八苦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等八种苦。  1、生苦。脱离母体之前,要受挤压之苦,脱离母体之后,要受恶浊空气的刺激之苦,更要受粗重的...无法拥有,而不想拥有的却甩也甩不掉,这就是“万般带不去,唯有业随身”。  5、别离苦。“黯然销魂者,惟而已矣。”生活中,不是生离,就是死别。夫妻离婚,朋友反目,学生毕业,这是生离;幼年丧父,中年...

    释来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639832.html
  •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

    的代表,所以在自我欲念得不到满足的时候,就会感到人生的痛苦和烦恼。佛教所说的人生的“八苦”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取蕴,以及人的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等弱点,均来自末那识。所以佛教...认为,在这诸多的人的欲望中,人的性欲是支配一切的。无意识是由一个个情结构成,而俄狄浦斯情结是最基本的情结。所谓俄狄浦斯情结就是恋母情结,也是性和性欲的基础。这种本能欲望坚持快乐原则,要在现实社会中...

    李兴武/丁炳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3640837.html
  • “无我”与“自我”--佛教“无我”论的现代意义

    ,人生充满了烦恼和痛苦,人生的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无不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,而所有这一切都根源于有“我执”。“我执”表现为四种状态,即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,佛法中...故名我。”人若不能破除、断离我执,则“有情由此生死轮回,不能出。”(《成唯识论》卷第四)  “无我”之说则在于揭示现象之“我”的非实在性。按照佛教所说,诸法(整个现象世界)皆由因缘而有,缘聚则生,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1943053.html
  • 四谛法

    的痛苦,名“行苦”。   八苦是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怨憎会、,五阴炽盛。“生苦”人们在母腹中所感受的痛苦,每一个人的神识在胞胎中就有感受,母亲吃热的食物,胞胎中的意识便感受酷热的苦;吃...,精神欠佳,身心感受到病痛,称为“病苦”。又四大分散,神识相,茫然自失,业境现前,称为“死苦”。此外,亲朋戚友,名位权利受乐得失的“别离苦”。终身荣誉,快乐可爱是欲望所及,求之不得的名“求不得苦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1243636.html
  • 茶与佛道及东传日本

    一致的,故有茶佛一味之说法。佛教的基  本教义是“四谛”和“十二因缘”,四谛的第一谛就是苦谛。佛教视人生为无边的苦难,少讲也有八苦,即生  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、五蕴盛苦。一杯苦味的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3943778.html
  • 人生颠倒是情痴——摘自《红尘觉悟》

    则被世人视为至珍的爱情必然是虚幻的,它所带来的必然是人生的痛苦和世界的祸患。在佛家看来,与欲相应心恒染著,人的执和贪欲,正是造成人生痛苦和社会苦难的两大直接原因。佛家所指人生八苫中,、求不得...真实优美,不可或的,即使是悲剧式的爱情也是如此。而佛家审视两性之的立足点,却是社会和人生的苦难,是对两性之所产生的现实结果的感悟。这是社会学式的,因而在对的起源和的本质上便直捣人心人性的非理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2044576.html
  • 叔本华与佛教

    ,打发周末的时光似乎不比工作更容易。与此相比,释迦对痛苦的描绘显得较为形象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……但这些话题如今似乎已经逸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外,成为陈年旧事老生常谈。原因其实也简单...一块帷幕。但这种观点佛教就比较远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  固然,无论般若学还是唯识学,都着重强调世界的“如梦如幻”,但他们的根本意趣,却与叔本华大不相同。唯识学的核心命题是“万法唯识”棗世间的所有现象,...

    聂 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5746398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简介

    苦」   「老、病、死」:是由「色」(四大身体)所致   「忧、悲、恼」:是由「受、想、行、识」(内在心意)所致   「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」:是由「五蕴」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众缘和合而生的苦  ...感受」有所贪求喜,「忧恼」就会产生,故有「坏苦」。   「行苦」:因为众生都是"喜爱快乐"而"厌恶痛苦",所以对「苦苦」与「坏苦」的畏惧与厌恶是必然的,因此当面对无常变化的「五蕴身心(一切诸行)」时,...

    直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447502.html